close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常見之運動傷害與防治-健身房篇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物理治療師    陳重政

前言

隨著生活模式改變(座式生活仍居多),文明病也隨之演變,現代人太忙、太盲(從)了

從就醫的運動傷害客群中(所幸都還記的運動),就可了解當下休閒運動流行的趨勢,

一窩蜂的台式精神,從室外的路跑(天知道台灣一年竟舉辦8百多場)、單車活動,室

內的重量訓練,到無場地、時間限制的滑手機,真是佩服如此完美的供需配合(商業

炒作?);而在雨天、霧霾的日子裡,室外族群更紛紛轉投健身房懷抱。而網路資訊氾

濫,運動訊息垂手可得(能盡信嗎?),照單全收、照表操課者不在少數(如此效顰能成

嗎?),導致人人都能說得一口好運動,但實做起來與卻收不到運動後的預期效果,更

甚者,未蒙其惠,先受其害,殊不知魔鬼就藏在細節裡喔,以下就以復健的角度來談

談吧。

運動健身者,究其原因不外乎休閒(舒壓)與促進健康(減重降脂、雕塑身材、傷體復健

強筋健骨等);若以投資報酬率來看,多數人(尤其是周末運動員)都會選擇高報酬的運

動模式(也就是網路上“最有效”、“最省時”的運動方案),卻忽略其高風險的代價,

須知運動一如雙刃劍(聳動吧),好處多的其相對負擔與傷害的風險亦大,而乏人問津的

散步走路(大都推薦給老人或肥胖族群),其減重或塑身功效雖不大,但運動傷害風險卻

較低,且在情緒、睡眠品質改善及減少慢性病風險都有些許助益。是以運動無好壞之分

而最佳的運動模式,就是你的心理與生理(身體)當下能夠接受的運動方式,否則賠了夫

人(時間、金錢)又折兵(傷身、心),這算盤就打得不精囉。

好發原因

以現今健身房包山包海的營運模式,有氧、重訓的團課與機器DIY、瑜珈、核心訓練課

等大餐,吸引各路英雄好漢,深蹲」、「人魚線」等流行單點小菜,亦備而不缺;課

程完善是好的,但面對任性的消費族群,卻很少誠實(或忽略了個案健康潛在危險)地對

消費者說:對不起,這運動套餐,您可能吃不起(身體吃不消)。以常見的瑜珈課或有氧

班(運動困難度必須滿足大多數需求)來說,我們自我設問如下:課前個人體適能評估是

否有篩檢排除部分危險族群→依能力來分班嗎→課前充分熱身嗎→課中是否能注意到某

些學員個人不適狀況(有時喊停比鼓勵更重要)→難度較高的動作不是姿勢對了就OK,是

否練到正確的肌群、拉對緊繃的軟組織呢→課後緩和操一定要做,不要急著回家→隔天

痠痛產生是正常嗎?該怎麼辦→三天後更加酸痛又該怎麼辦→痠痛的部位與其他人不一樣

對嗎?我膝蓋舊傷好像復發了該怎麼辦→要繼續此項運動嗎,劑量要下修嗎,還是換別種

運動→我有與教練討論上述不適問題嗎。

運動傷害的主因歸納起來,取個八字訣,就是未能「知己知彼,識人善用」:

不能「知己」:就會誤判自己體適能與忽略新舊傷引發之警訊,造成選錯運動類型或

      等 級、運動過量等。

不能「知彼」:就無法正確操作運動器材或掌握該項運動技巧及注意事項,造成運動

      姿 勢不正確、熱身緩和操做不夠等。

不能「識人」:運動過程就會缺乏正確協助指導與劑量修正,造成姿勢做對了但肌群

      用 錯了或痠痛、拉傷傻傻分不清楚而貽誤傷機等。

不能「善用」:就無法根據運動前、中、後的身體回饋,整合上述三點資源,與教練

      或 治療師訂出合理的運動計畫,設好停損點並確實執行等。

還有一種狀況比較特殊,運動間接引發舊傷,譬如腰痛輕微復發,則原本可全程做完的

 四 肢重訓,因腰痛而穩定支撐度稍不足,而不自覺地以自然代償方式(質不夠量來湊)撐

完後幾組,如是數次後,等到代償肌群中某一個真受傷而罷工後,骨牌效應一引發,便

容易一個接一個的淪陷囉。

徵狀與警訊

健身房常見的運動傷害,一類為韌帶扭傷或肌肉拉傷(多為輕至中重度),另一類為延遲

性肌肉痠痛,前者就如字面所示,傷害已造成併發炎現象,需按部就班接受復健治療;

而後者指的是訓練(活動)超出該肌群承受範圍,或該肌群在平時少運動的情況下,突然

從事大量運動造成的後果,此症狀乃訓練過程中正常的生理現象,在休息一段時間(2至

4天)後會自然消失。兩者的區別,簡單來說延遲性肌肉痠痛是在運動過後(1至2天)才產

生,患處除酸痛外,因肌肉僵硬、酸脹不易放鬆,導致肌力下降、關節活動與運動幅度

受限。而拉扭傷通常是突然發生並伴隨急速疼痛感,拉傷的肌群主動收縮與被動伸張皆

會疼痛,患處有壓痛感,隨發炎程度有不同的紅腫熱痛現象,後期還會有肌力、柔軟度

下降的現象。臨床上,肌肉拉傷與肌肉痠痛一併發生的比率也是很高,而肌肉痠痛處理

不當導致肌肉、韌帶拉傷亦是常見;而把痠痛誤診為拉傷來處理倒OK,但反過來就大大

不妥囉。

對曹操來說,萬事俱備只欠東風(所有不利的因素都備妥了,輕微的外力或牽拉--即是東

風),要避免運動傷害的造成,就要聆聽身體發出的以下警訊:

運動前,舊傷好像蠢蠢欲動、最近鍛鍊中肌群痠痛、當天氣候劇烈變化而身體尚未適

應調整好、前晚失眠、近日壓力大、當下心不在焉。

運動中,肌肉仍緊繃、關節也僵硬、動作更不協調、痠痛無力產

運動後趕時間未做緩和運動、忽略當下的痠痛等等。以上警訊,您,注意到了嗎。

觀念釐清

如何運動健身是個人的自由,但前提是要建立正確的運動觀念,以健康自然、不違反人

極限的方式來練,所以以下幾點必須再提醒一下:

1.別跟職業運動員或明星比:職業選手身體大都是先天優良加上後天鍛鍊有成,加上專

教練及醫療復健團隊做後盾,雖然各類條件挑不出毛病,但畢竟是以追求人體極限的

方式在壓榨身體,關節退化通常會提早報到;而偶像級明星更是人前光鮮亮麗,而私底

下隱藏了節食的辛苦跟代價,對外則簡化了健身過程,而抽指等等違反自然的塑身方式

更是偶像不能說的秘密。

2.專練胸肌、人魚線較好看,但不一定較健康:人體非靠單一肌群獨立運作,得靠骨骼

關節、神經、肌肉共同協調運作,若以強筋健骨為出發點,則主動與協同肌群及拮抗肌

都得均衡訓練;再依照每個人活動需求不同,需重點鍛鍊的肌群就更大不同,如搬運

工首推核心肌群,用以穩定軀幹,避免脊椎病變;而久站久坐族,則建議強化背、腹肌

降低腰酸背痛的機會;至於臀大肌和股四頭肌練好,可減少膝蓋的負擔,更是中老年人

必備良方。

預防與處置

在預防方面,最理想的模式是能接受體適能與運動評估,排除易引發潛在危機(如心血管

疾病)或加重肌骨舊疾(如椎間盤突出、膝關節退化)的運動,接著量身訂做身、心都能接

受運動處方(含運動方式、選擇強度、頻率、持續時間、運動目標),運動前後的暖身與

和要到位,運動過程要自我監測身體的警訊,運動後更建議針對僵硬、痠痛肌群施以

膜放鬆術(附圖一、二),如是實施2個月後,再依身體適應狀況做修訂。當然理想與實

還是有落差,所以可採保守方式循序漸進,慢慢累積身體的運動本錢同時也要增進自

身的運動知識,但專業的問題還是得請教健身房教練,或痠痛時到復健科諮詢、治療。

在處置方面,中度以上的拉扭傷或無法確認的延遲性痠痛,最好還是就醫復健比較安全

而中度以下的拉扭傷與確認的延遲性痠痛,宜冰敷休息且暫停運動,48小時候可給予熱

敷→按摩→伸展,如果改善不大,還是得就醫。諷刺的是運動傷害的治療處方,除了藥

物、電療、休息外還有一項最重要的「運動治療」,但是患者的配合度總是不高,想一

想,你曾按治療師建議的方式、劑量、定時操課嗎?

受傷後,更需專業重新擬定復健運動處方,可短期搭配相關穩定關節之輔具(護膝、護踝

護腰等)或肌貼治療(有促進、放鬆、穩定三種作用)來進行活動,前期以消腫、止痛及促

進患處修補為主,以減少肌肉萎縮及瘢痕組織產生為輔,中後期則著重在恢復肌力、柔

軟度、關節角度、日常功能,進而預防二次傷害、重回職場、運動場等。

結論

運動有利身心,且最新研究顯示,運動越多=死亡風險越降,而當你評估好你可掌控的

動風險並從運動中獲得你要的報酬時,另一個問題又產生了,運動是需要投資的,

對的—時間的投資;簡單說就是享受運動過程或是痛苦忍受撐過去,誇張的比方如下

「花30分鐘運動可換取20分鐘壽命」,則正面想法:享受了30分的運動樂趣又可賺到

健康與20分鐘延壽。或負面想法:忍受痛苦浪費30分,僅換取20分壽命,還倒賠10分

鐘生命,氣得都健康不起來了!

無法遵循復健運動處方的朋友們,是否有同感呢?改變想法使自己能享受運動過程,如此

才能真正體會運動帶來的好處。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長欣復健科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