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媽媽手

職能治療師 蔡親宜

◎症狀與原因

        臨床上常見新手爸媽或工作常需反覆使用拇指腕力者,出現大拇指外側靠近手腕

處有疼痛腫脹現象等,俗稱「媽媽手」的症狀。

      「媽媽手」又稱「狄奎凡氏症」(De Quervain’s disease),正式醫學名稱為「狹窄性

肌腱滑膜囊炎」(stenosing tenosynovitis)。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是因過度使用手腕、大

拇指,或是手部施力不當,導致外展拇長肌及伸拇短肌的肌腱與滑膜發炎、腫脹,使肌

腱的活動受限。常使用拇指及手腕工作的職業,例如:長時間打字握筆的文字工作者、

單手端餐盤之服務生、常划手機的拇指族或常抱小孩及擠餵母乳的生產後婦女,皆為高

危險群。

        媽媽手初期症狀為手腕近拇指處腫脹疼痛甚至無力,常會延伸至前臂或大拇指,若

做用力握住或扭轉的動作會更加疼痛。有些人可於大拇指基部摸到凸起硬塊,則為合併

腱鞘囊腫。臨床上會以芬克斯坦現象(Finkelstein test)來檢查,方法為將大拇指以其他四

指握  住,手伸直,拇指側朝上,手腕往地面彎曲(圖一),若產生劇痛,則為媽媽手。

未命名(圖一)

◎治療

1. 初期需減少大拇指及手腕動作的使用可配戴副木(圖二)或護具(圖三)固定關節,讓患

    處得到充分休息,如果工作上不方使穿戴護具,也可以局部貼紮(圖四),手部活動度

    會比穿戴護具好。

未命名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圖二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圖三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圖四)

2.復健治療:以電療放鬆組織、降低疼痛,超音波及雷射降低發炎反應並促進組織修復

   後期搭配熱敷以增加血液循環。

3.增生治療:若有扭拉傷的病史,伴隨手腕處韌帶的疼痛,可以局部注射手腕韌帶,增

   加關節穩定度。

4.疼痛消除後搭配伸展及關節運動,避免再度發生。

◎藥物治療

使用非類固醇的抗發炎藥物,減緩發炎反應,若未好轉,則採局部注射類固醇。

◎預防

預防對此疾患是相當重要的,平時應注意使用正確施力方式及動作,避免重覆或長時間

使用拇指,定時或感覺到痠就立刻休息。正確的施力方法如:

1.將嬰兒由床上抱起時,避免只使用手腕的力量,手掌應與前臂成一直線,以手肘彎曲

   方式,即較有力的二頭肌施力。

2.平時抱嬰兒也需注意手腕不要過度彎曲,並避免只用大拇指及虎口承受重量。

3.擠餵母乳時不宜過度使用拇指或持續太久。

4.常需使用拇指抓握或扭轉物體時,有時以其他四指代替出力,改變動作模式,讓拇指

   獲得休息機會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長欣復健科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